广告位出租
立即入驻
欢迎入驻!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旅行9个月前发布 小萝卜头
70 0 0

终于轮到写滕王阁了,这是今年春节游记的最后一篇。春节假期,绕道南昌回老家,是为一睹滕王阁的风姿,至此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就集齐,全都游览参观过了。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此时静下来心来,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对诸如江南三大名楼这样的风景名胜心向往之?仔细想想,其一自然是亲临胜境,能感受自然风光景物之美;其二是胜境背后的历史人物,以及流传下的历史文化,往昔时光岁月就凝聚在这些胜境上,一眼千年;其三则是寻求与古代人物感同身受,发古人之幽情,抚今追昔,一叹千年。

如此,这篇游记会更多的去追寻滕王阁背后的人物,历史以及文化。如果时间精力允许,之前的黄鹤楼,岳阳楼的游记可能也会按照这个思路重写。

有阁初成

一般公认滕王阁为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婴在洪州都督任上修建。李元婴为唐太宗第二十二子,贞观十三年(639年)始王,封地在山东滕州,据说他在此地修建有第一代的滕王阁。因“颇骄纵逸游,动作失度”,“(永徽)三年,迁苏州刺史,寻转洪州都督。”也就是在洪州都督任上,李元婴修建了后来流传千年的江西滕王阁。不久,“又数犯宪章, 削邑户及亲事帐内之半,于滁州安置。后起授寿州刺史,转隆州刺史。”隆州就是今四川阆中,在这里李元婴建造了第三代的滕王阁,即阆中滕王阁。

第一代滕王阁早已泯灭在历史烟云中,而江西和阆中滕王阁则流存下来,这其中文学作品的作用“功莫大焉”。江西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扬四海,光照古今,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中,有“西江第一楼”之称。而阆中滕王阁则有杜甫《滕王亭子二首》加持。

杜甫《滕王亭子二首》
其一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其二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拥霓旌。

李元婴于江西建滕王阁二十二年后,(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时任洪州都督阎公(此阎公是谁,已不可考。有人考证可能是有唐一代大画家阎立本,或者其兄将作大匠阎立德,姑存一说)修缮滕王阁(还有一种说法是唐高宗咸亨初(670年-674年)重修),后于重阳节在修葺一新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恰王勃赴交趾省亲经过洪州,被邀入席,作下了千古骈文名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原题作《滕王阁诗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据有人统计,全篇773字,共有40个成语,涉及37个典故。关于《滕王阁序》文本本身可讨论的点太多,文体,文本,哲理,写景,感怀… …品评王勃创作得失,总结文本写作特色,不一而足。这里简单说说我的最大感受,《滕王阁序》最大出彩,让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很多短句,名句,警句,而全篇的整体性似乎并非那么好,甚至有些词句章节略显啰嗦。(个人意见,轻喷!)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修缮重建

与黄鹤楼,岳阳楼相比,滕王阁历代修缮重建记录比较详实(因评判标准不一,有据可查的有21到32次各种说法)。这可能与滕王阁的最初功能即是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等歌舞宴请,登高玩赏,吟诗作画有关,有意无意中,滕王阁历史过往都被文字图画记录下来。而黄鹤楼,岳阳楼最初都是为军事用途而建,练兵,瞭望乃至守戍。

滕王阁址,历代变化不大,唐与北宋同一位置,城墙外,临近赣江。南宋因为城防及水患等原因,重建滕王阁于城墙上,明清时城墙后退东移,但阁址仍在南宋原处未动。现今的滕王阁选址于赣江与抚河交汇处,靠近南宋时期的旧址。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图示来源:沃祖全《滕王阁重建规划》一文)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历代阁楼被毁,不外乎兵祸与火灾。这里择几次重要的重修,说明之。

王勃之后,再次让滕王阁历史留名的是韩愈。

唐宪宗李纯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的太原王公仲舒,将滕王阁修葺一新。因时任袁州刺史的韩愈为文章大家,也是自己的好友,王仲舒致书请他作记,未到过滕王阁的韩愈作了《新修滕王阁记》。这一情形与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很相似。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因有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所为的序、赋、记等珠玉在前,韩愈只能另辟蹊径。在简单扼要的叙述太原王公修缮滕王阁的缘由和过程之外,以不尽之言(对登阁一事倾心向往之),寄寓了作者满腔的不尽之意(不得登阁览胜偿愿之情),余味不绝中,读者同作者一样,对滕王阁的美心向往之!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而古文运动所要反对的正是六朝以来只讲求声律,辞藻,排偶而又言之无物的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则是骈文(正面形象)的代表之作。

北宋时期滕王阁一次重要的重修是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此时正值《营造法式》颁行后不久,滕王阁的重修可能参考或者遵循了《营造法式》中的相关规范。此时的滕王阁一阁两亭,“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规模空前,为历代之最。

《营造法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详细记载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的书籍。此书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其后则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刊行的《工程做法则例》。

明人嘉兴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的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中有一幅滕王阁图,为现存最早关于滕王阁的画作。据说此画为郭忠恕所画的《滕王阁王勃对客挥毫图》。

画中滕王阁隐约可见以城墙为基,阁体雄伟,临江而立,单檐三层,一暗两明,两座九脊顶成丁字形布局,回廊环绕,青绿设色,阁周树木葱郁,江中有一叶扁舟。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据考证,滕王阁移址于城墙之上是南宋以后,所以此画应为南宋时的作品,但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建筑样式与北宋《营造法式》颁行之后的主流风格相去不远。今天重建的滕王阁样式风格即参考了此画。后文再详加叙述。

南宋时期的滕王阁损毁重修状况记录相对比较模糊,目前仅考知,遭金兵焚毁后,考虑城防及水患等因素,滕王阁复建于城墙之上。

南宋时期滕王阁样貌如何,可从《晚香堂苏帖》中的一幅《滕王高阁图》探知一二。此图传为南宋赵伯骑真迹。画中滕王阁规模气势很小,主阁两层,单檐九脊,倒是符合南宋偏安一隅的气质。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晚香堂苏帖》为明代著名书画,文学家松江人陈继儒所选刻的苏轼书法碑刻字帖。刊刻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共二十八卷,每卷卷首有帖名,卷尾有“云间眉公陈氏家藏”两行八字。现存《晚香堂苏帖》有多个刊刻版本,除了上述万历四十四年版,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徽碑帖商人姚学经撰集了一部苏帖,也名为《晚香堂苏帖》。上述《滕王高阁图》即出自姚版《晚香堂苏帖》,但是据考证研究,姚版《晚香堂苏帖》中的很多苏帖是其为了卖帖牟利而伪造的。后文详叙。

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时任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的江西都昌人江万里登上滕王阁后,“举目首见王序,顾而左始为韩记”,他认为世人只知在时间先后顺序上“王于韩先”,而不知在传承古文的衣钵上“韩遂为秦汉以来先,不但先唐一代耳”。于是“为千古计,敬取韩记大书特书居中位,正以示森严而沕穆,王也姑附见焉”,并感叹曰:“江南第一瑰伟绝特之处,与千年间出之昌黎伯,同一渊然之光,苍然一色,真可作配而主之,江山为不孤矣!”。(江万里《滕王阁王序韩记易位跋》)

江万里在这里并非要贬低王勃及其阁序,只是时代需要,呼唤如同韩愈一样的尊师重道,士人楷模,有气节者。毕竟,杜甫已经充分肯定过王勃的文学贡献了,“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值得一提的是江万里是我的先祖,南宋著名丞相,民族英雄,曾创办白鹭洲书院,是文天祥的老师。南宋恭帝赵㬎(xiǎn)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攻破饶州,江万里以78岁之身率全家老小投“止水”而亡,以身殉国。

明朝滕王阁修缮重建,比较有意义的一次,是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巡抚王佐主持的。新阁落成之日,宰相张位亲自参加大典,并作《修滕王阁记》,他还向王佐建议恭请汤显祖也参加大典,并且首演了汤显祖的新剧作《牡丹亭》,开创了滕王阁戏剧活动的先例。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修缮重建滕王阁,往往多于重阳节日举行庆祝宴席。

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是1926年10月,其时为阻北伐军攻入城内,北洋军阀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滕王阁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北伐军占领南昌后,1927年1月岳思寅等5名纵火主谋被判处死刑,而主审则是以中将政治部副主任身份出任北伐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一代文豪郭沫若。

其后滕王阁重建屡屡被提上日程,但因时局动荡,国事不宁,多次重建计划都未能实现。

1942年5月,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筑时路过江西,以前述项元汴的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中的滕王阁图为依据,参考《营造法式》,绘制了具有唐风宋韵的滕王阁图,即《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时间来到20世纪末段,以梁思成所绘《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蓝本,参照天籁阁旧藏宋画及《营造法式》,重新设计的滕王阁于1989年重阳节建成。

滕王新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滕王新阁选址于赣江与抚河交汇处,离唐宋,明清时的旧址都不远。坐西朝东,西面临江,视野十分开阔,江对岸就是南昌市政府,选址意义深远。

主阁建筑共9层,高约57.5米。完全遵从梁思成的建议,主阁建于象征古城墙的2层大平台上,平台高12米。在第一层大平台南北两端建有双亭(“压江”、“挹翠”),与主阁成“山”字形分布,给人高耸入云的视觉感受。

江西省文管会为新阁的设计,于1957年116日,致函梁思成征求意见,梁于11月19日复信:
“知道你们要重修滕王阁,十分高兴。……(1942年以中国营造学社名所绘)那份图只是一份极粗的草图,要兴建则必须做施工图和详图。希望当地的设计单位能担当起来,在制图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意见。……请特别注意,滕王阁原是建在城墙上的,因此重建时也应为它建一个高约十公尺左右的高台,以代原来的城墙。”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平台以上的建筑,“明三暗七”(梁氏设计的草图为“明二暗五”),即表面看只有3层(明层),实际是7层(每一明层对应一暗层,再加一最高层,共7层)。平台以下还有2层地下室,所以一般认为整个滕王阁有9层。所有明层都可供游人登高远眺,揽赣江沿岸风光于眼前。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延续梁氏设计风格,滕王新阁整体为仿宋建筑风格,檐口,斗拱、梁、枋均按宋《营造法式》做法,力求体现宋式建筑的开朗、明快、柔和、典雅之风。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名楼中只有滕王阁是仿宋式建筑,其他两楼都为仿清式建筑风格。(黄鹤楼是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岳阳楼则是延续清光绪时的形制与格局)

外栏杆,门窗,柱子等均油红及褐色油漆,瓦件采用产自宜兴的碧色琉璃瓦,红墙绿瓦,颇具唐风宋韵。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历代都有给滕王阁挂名匾的传统(名楼挂名匾)。在大平台第二层右边,倚靠围栏放置有一块石制匾额,上书“滕王阁”三字,是根据明代该阁青石匾(1926年北洋军阀火烧滕王阁后幸存的)拓片翻刻的,原石现藏南昌市博物馆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现在滕王阁上悬挂的题名正匾,官方说法是取自苏轼手书,蓝底金字,金光夺目。匾额右侧写“己巳重阳立”,中间“滕王阁”三字,左下角有两枚苏轼的印章。“己巳”为1989年,意思是这块匾是苏轼1989年重阳节写的,开个玩笑!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据官方及公开资料,这块匾整个大小5米 x 2米,是1989年滕王阁落成时,某宗姓总指挥将苏东坡小楷手书的“滕王阁”三字,通过九宫格方式放大至单字1米长,制作而成的,另外还加上了苏轼的印章。而这三个苏字则是来自某王姓收藏家收藏的明崇祯七年版的《晚香堂苏帖》拓本,拓本中有一苏轼手书《滕王阁诗序》。

前面我提到过《晚香堂苏帖》,明陈继儒版的《晚香堂苏帖》才是正宗,清乾隆姚学经版的《晚香堂苏帖》为在陈版基础上添油加醋伪造的。非常不幸的是苏轼手书《滕王阁诗序》为姚版伪造,陈版《晚香堂苏帖》中无。

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在其所著的《丛帖目》中引用了清代著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张伯英对姚学经版《晚香堂苏帖》的评论:

晚香堂苏帖十二卷,清姚学经撰。学经有因宜堂帖、唐宋八家帖、白云居米帖,并此为四种也。陈眉公晚香堂苏帖二十八卷,乃近代著名之刻,姚袭其名而内容各异,帖肆呼为小晚香堂,以别于陈氏之帖。其前四卷帖尾皆有崇祯某年月刻石,学经谓其曾祖继韬得杨氏所藏旧版,而形式与后数卷无异,选帖之谬相同,盖同为雍正间刻,崇祯年款,不可信也。帖中唯烟江叠嶂图诗、题伯时画、与毕君札、次韵送梅诗四种为苏书,大书七绝为集苏书,其他殆无东坡一字

虽习见之帖如黄州寒食诗、养生论、海市诗等,皆弃原本不取,而用不知何人临仿之书,妄称东坡,良不可解。至花蕊词、滕王阁序、怪石供、渊明诗跋,尤属毫无影响,奈何以此为苏书哉? 帖首五篆字即摹陈眉公本,是其有意影射,旧版云云,纯为虚语,以恶刻冒充名帖,学者每为所欺,不可不详辨之矣。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沈周曾经在某幅疑似赵伯驹画滕王阁图的拓本(可能是前述姚版《晚香堂苏帖》所收《滕王高阁图》)中写下如下跋语:

尝读子安滕王阁序而叹千古杰作,惜无有人之补图。余不敏,欲仿佛写数笔而未果。适余友朱鹤坡案头见赵伯驹图及东坡真迹一卷,足称双绝,所谓连城璧,有美必合。不意四百年竟复得此,爱缀数语以志幸,正德丁卯后学沈周。

这段跋后来被附会成米芾说苏轼书滕王阁诗序和赵伯驹画滕王阁图为双绝,以致流传颇广,用来反证姚版《晚香堂苏帖》为真品,可能是书商一贯伎俩。

关于姚版《晚香堂苏帖》中苏轼手书《滕王阁诗序》为伪造,相关证明考证研究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容庚的《丛帖目》编于1931年,至1953年后完稿,远早于滕王新阁落成时的1989年,可能当时的制匾者疏忽了。上述王姓收藏家为江西本地知名人士,不知以后滕王阁此匾额有无可能替换掉。

我们来看看这伪造的苏轼书滕王阁诗序。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整幅作品为小行楷书滕王阁诗序全文,篇名“滕王阁诗序”四字,最后落款东坡居士书,并盖有“轼”及“眉山苏氏”两枚印章。书后还附有米芾等人的题跋。书法行家大可以从这书法笔意中分析此是否为苏轼真迹。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前面说过,滕王阁正面匾额“滕王阁”三字即来自此贴,因当时条件工具有限,制作者通过九宫格方式将字放大。仔细对比之后,我又有了意外发现。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匾额上的字体结构与陈版《晚香堂苏帖》上的完全一致,但是在细微处居然进行了调整,甚至包括印章也做了微调。名人字迹还能修改微调?如果这是苏轼真迹,这不公然造假吗?真是匪夷所思!

关于正匾,还有一个小插曲,据说当年江西方面原本打算让舒同(江西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及第一任主席)题写的,但武汉方面抢先一步找舒同题写了“黄鹤楼”匾额,已落人后,只能作罢。

除了正匾,阁中还有很多其他匾额,大多是集字于名家手笔。

阁一层为明层,四面有回廊环绕,檐下有横匾四块:正东为集唐怀素狂草“瑰伟绝特”九龙匾(字意取自韩记,匾额四周雕有九条龙),正西为集王羲之,苏轼字的“下临无地”匾。南北的分别为启功书“襟江”,吴作人书“带湖”匾。(后三匾字意取自王序)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一层室内西横梁上挂有曾任江西省省长,省委书记的白栋材题写的“西江第一楼”金匾(仍然取意韩记)。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三层也是明层,同一层布局,廊下四匾,内容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时任江西巡抚的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东侧是“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字体仍是集字古代书法名家,包括李邕、米芾、柳公权等。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五层廊下的四块金字巨匾内容均出自王序,东为“东引瓯越”,集楮遂良永徽四年书《圣教序》中字。南为“南溟迥深”,集颜真卿字。西为“西控蛮荆”,集《爨(cuàn)龙颜碑》字。北为“北辰高远”,集汉代《张迁碑》字。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值得一提的是,五层中间大厅墙上,镶嵌着用黄铜板制作的书王序的碑,字体即取自前述假冒的苏轼书滕王阁诗序。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五层另外一个大厅里布置有光绪御笔亲书的“寿”字插屏,此插屏曾由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状元曹鸿勋公立起来作为给慈禧贺寿的礼物,有“天下第一寿”之谓。插屏上方有末代帝师朱益藩题写的“天下第一寿”匾额,而这块“寿”字屏据说是由朱的后人捐赠给滕王阁永久收藏的。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一,三,五层均为明层,外有回廊环绕,廊下挂匾。第六层则是滕王阁可游览的最高层,东西向分别挂着前述所谓苏轼书“滕王阁”三字正匾。厅中有汉白玉栏栏杆天井,下可俯视五层,上可仰观金碧辉煌的圆拱形藻井。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历代滕阁

滕王阁负一层,制作有每一朝代滕王阁代表性外观的模型展示,让游客能直观感受历代滕王阁的建筑风格,很不错。黄鹤楼,岳阳楼景区也有类似设置。

唐阁,体量最大时建筑高18.7米,面宽28.6米,进深26.7米,主阁的周边有亭,台等附属建筑。主阁内的功能主要以登高望远,歌舞娱乐为主,后历代皆如此。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宋阁,建于宋徽宗赵佶大观二年(1108年),阁高11.6米,面宽为49米,进深为22.12米。此模型即参考前述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中的滕王阁图进行创作。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元阁,建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6年),高15.52米,面宽27.03米,进深23.44米,元阁外形和宋阁比较类似。此模型参考元代画家夏永的《滕王阁图》创作。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明阁,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高16.07米,宽42米,两个歇山中间夹一盔顶,建筑屋面高低错落,极富江南风格。此模型参考明代画家林灵岩摹赵伯驹本的《滕王高阁》进行创作。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清阁现存的相关建筑资料较少,此模型参考鹤记照相馆所拍摄的滕王阁照片进行创作。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歌咏不断

历代对滕王阁歌咏不断。

据《南昌市志》,唐至清,滕王阁诗文(包括序、记、赋、跋、檄、诗、词、歌、曲)计1000多篇(首)。

歌咏滕王阁的诗词文赋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王序韩记,除此,比较著名的人物及诗文作品还有:

朝代 登临名人 所赋代表作
王 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仲舒 《滕王阁记》(佚)
王 绪 《滕王阁赋》(佚)
钱 起 《滕王阁》
韩 愈 《新修滕王阁记》
韦 悫 《重建滕王阁记》
白居易 《钟陵饯别》
杜 牧 《滕王阁》
张九龄 《登城楼望西山作》
范致虚 《重建滕王阁记》
王安石 《滕王阁》
蒋之奇 《句其六》
宋 庠 《送紫微夏舍人徙治洪州》
梅尧臣 《苏祠部通判洪州》
戴复古 《滕王阁次韵刘允叔》
朱 熹 《次韵伯祟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于疏此云》
王安国 《滕王阁感怀》
苏 辙 《题滕王阁》
曾 巩 《送关彦远赴江西》
曾 丰 《登滕王阁》
陆 游 《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
辛弃疾 《赋滕王阁》
杨万里 《豫章光华馆苦雨》
吴 潜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江万里 《滕王阁王序韩记易位跋》
文天祥 《题滕王阁》
姚 燧 《新修滕王阁记》
虞 集 《重建滕王阁记》
吴师道 《江西滕王阁图》
汤显祖 《滕王阁看演牡丹亭》
李东阳 《滕王阁》
唐 寅 《落霞孤鹜图》并题诗于画
罗钦顺 《重建滕王阁记》
刘俨都 《西江第一楼记》
陈文烛 《重修滕王阁记》
谢一夔 《重修滕王阁记》
张 位 《新修滕王阁记》
李梦阳 《滕王阁房屠子感赠》
王在晋 《重建滕王阁碑记》
解学龙 《滕王阁记》
王慎中 《重修滕王阁序》
熊文举 《怀滕王阁》
钱谦益 《重修滕王阁序》
吴伟业 《滕王阁》
蔡士英 《重建滕王阁自记》
王士祯 《闻滕王阁落成,寄宋二牧仲开府》
朱彝尊 《登滕王阁》
喻成龙 《与八大山人登滕王阁》
袁 枚 《泊滕王阁感旧》
姚 鼐 《竹枝词•南昌》
高 鹗 《唐多令•题畹君画蝶》
刘坤一 《重建滕王阁记》
蒋士铨 《滕王阁》

(以上只是我认为比较著名的人物及其歌咏滕王阁的代表作,更多历代登览名人及其所作关于滕王阁的作品可以参见南昌市志卷三十三 滕王阁的相关介绍及郭但婷的硕士论文《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研究》。)

除了诗词文赋,以滕王阁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也延绵不绝。现存的最早的绘画为前述梁思成绘制《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时所参考宋人画册,传为郭忠恕所绘的《滕王阁王勃对客挥毫图》。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此外今人还能得以一见的绘画作品还有:南宋赵伯驹的《滕王阁宴会图》,元人唐棣,夏永,王振鹏等各自绘制的《滕王阁图》以及唐伯虎写意的《落霞孤鹜图》等。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赵伯驹绘《宋滕王阁宴会图》,卷后有赵孟頫书滕王阁诗序的题跋。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元夏永《滕王阁图》,上海博物馆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还藏有另一版本。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至于书法,前述陈版《晚香堂苏帖》中的苏轼书滕王阁诗序肯定是伪作。其他流传于世的关于“滕王阁诗序”的书法有赵孟頫,文徵明文彭父子以及祝允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登高远望

滕王阁历来为登览胜地,登高望远,去国怀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东侧俯瞰,前面是滕王阁广场,八卦图。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滕王夜阁

今人可能很难再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但古人却也无法感受到滕王夜阁的璀璨,灯火辉煌,蓦然回首,另有一番风味。

华灯初上时分。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灯火辉煌时。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

亲临胜景,登高望远,怀古思人,最后感慨仍然是今人,今事。一座滕王阁可以承载这些。

写这篇游记前后一月有余,不能说是写的最用心的,但一定是花费时间最久的,感慨之!最后用韩记里的文字结束此文。

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列传第十四》,《新唐书·列传第四》
  2.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藏 《滕王阁序》唐手抄本(日本庆云四年(707年))
  3. 日本正仓院藏《滕王阁序》唐手抄本与现今流传版本对比
  4. 乾隆五十三年.姚学经.晚香堂苏帖.十二卷,搜索自Anna’s Archive
  5. 博士论文:邵大为《文化名楼的历史还原》
  6. 硕士论文:左鹏《唐棣<滕王阁图>研究》
  7. 硕士论文:罗婧文《<舆地纪胜>中的文学景观研究》
  8. 硕士论文:郭但婷《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研究》
  9. 硕士论文:王秀婷《滕王阁的文化及其与文人关系考述》
  10. 硕士论文:赵莹《唐宋时期王勃诗文的传播与嬗变》
  11. 硕士论文:颜廷祥《现代仿古建筑设计研究》
  12. 徐斯攸等:《<滕王阁兴废系年考>辨误》
  13. 周宗凯等:《<滕王阁序>的图像传播与<滕王阁图>的文学阐释》
  14. 塔怀红:《浅析江西滕王阁的建筑艺术》
  15. 万波:《清姚学经<晚香堂苏帖>考》
  16. 喻以健:《谈滕王阁的修建次数和创建时间》
  17. 沃祖全:《滕王阁重建规划》
  18. 道坂昭广:《关于王勃<滕王閣序>的几个问题》
  19. 南昌市志,卷三十三:滕王阁
  20. 宗九奇:凝唐风宋韵,结千古名楼
  21. 滕王阁下数春秋
  22. 南昌滕王阁官网
  23. 一楼风月,千古文章
  24. 浙江大学出版社《元画全集》
  25. 《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来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6. 古画图片资料大都来自中华珍宝馆

本文收录于{天一生水}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