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新中轴线南端的重要建筑–广州艺术博物院近日落成,对外开放了,在2023年的第一股寒流达到广州的第一天,我去参观了这个新晋“网红”。
气温从二十七八度突然降到十度左右,人总需要时间适应,路上行人少了太多,因而去参观这个新晋“网红”的游客并不多,于我这是难得的好处。
广州艺术博物院(加挂广州美术馆牌子,因而又被称为广州美术馆新馆)主要用来展览美术,艺术类作品。新落成的展馆位于珠江南岸,广州塔下,广州新中轴线的南端,未来这一区域还会有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
艺术博物院旁是诞生微信的TIT创意园,不远处可见赤岗塔,旁边是规划的赤岗领事馆区。
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艺术博物院建筑由德国设计师主刀,造型寓意水中盛开的木棉花,四瓣木棉花绽放,花瓣外墙由光伏板组成。有人认为像砚台,而广州塔则是笔。我则觉得像东坡帽。
外部
内部
整个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二层,中间是宽阔的通高圆形中庭,玻璃穹顶,阳光或者灯光从上照射下来,光影摩挲,给人以静谧感,契合展览展厅的身份。各楼层环绕中庭,分布着展厅。
建筑内装饰以白色和淡黄为主色调,布局简洁,明快,充满现代与艺术感。
随处可见的雕塑既是展览,也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展览
新馆开馆,主题词是“千年瑰宝,岭南芳华”。狭义的理解这“千年瑰宝”指的是镇馆之宝–文同的《墨竹图》,北宋至今已千年,不算夸张。
目前展览的主要内容有:以墨竹为代表的古代画派展览,主题词是万壑争流;“风自南来”为主题的岭南画派展览;“时代新章”当现代美术作品展;“塔高水长”为主题的表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美术作品展览。
古代画派展览
古代画派展览中,围绕镇馆之宝的文同《墨竹图》,有古代墨竹系列作品汇聚展览,实物及图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古代以墨竹为主题的绘画。
除了文同的《墨竹图》,广州艺术博物院馆藏还有一件以竹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同样珍贵,元代李衎的《纡竹图》。最近关注整理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元画全集》中收录了李衎的《纡竹图》,而这件文同的《墨竹图》没有被收在《宋画全集》中。
上述《宋画全集》共收录有三幅文同的墨竹图,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苏轼、文同同卷的《古木怪石图、墨竹图》,另外两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藏的两件是文同真迹的可能性要比广州,上海的大很多。–2023.12.22补记。
容庚先生捐赠的明戴进《山高水长图卷》,明显有“马一角”,“夏半边”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院馆藏有很多来自容庚先生的捐赠。
作品很多,就不一一道来,捡我感兴趣和名气很大的罗列如下:
开张主要展出的是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4个画派的作品。据悉后续还会有其他画派展出。
清末岭南本土书画家黎简的山水图册。
岭南画派展览
对所谓岭南画派不甚了了。读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一书,有介绍到高剑父的《东战场的烈焰》,高剑父被看做岭南画派创始人,创作了著名郑智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关山月则是其弟子,高剑父则上承居廉。
高剑父的《东战场的烈焰》表现的是淞沪会战后,上海的某一处战争废墟。此画首次面世是在1939年于香港澳门举办的抗议日军侵华的画展中。《东战场的烈焰》使用中国画来表达和表现新闻事件,颇具创造性。同时这幅画所表现的“纪念碑性”意味很浓。
收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遗骸的潘达微也是一位擅书画者,有绘画作品存世。
当现代美术作品展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览
为贺乔迁新居,很多兄弟院馆送来了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