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害事件」的发酵以及更多细节露出,滴滴已经关闭顺风车业务。被迫滴滴关闭顺风车业务的,不是市场竞争也不是自然规律,是「人性」最终打败了顺风车业务。
人类的进步以及区别于动物最大的根本点在于对新鲜事物的不断探索和继承。如果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不再进行新鲜事物的探索,这肯定是不对的。在进行新的探索时,如何能尽可能的避免悲剧,将是长期的试探和考验。
这篇,不讨论滴滴这件事儿本身,尝试讨论下「人性」。
—————-
转行开始做产品经理以来,「人性」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
- 新的需求,考虑人性;
需求评审,考虑人性;
需求改进,考虑人性;
……
一直在互联网公司上班,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充电,除了日常看书、做产品刷经验之外,还看一些文章和大佬们的经验之谈,这些文章和大佬们也在反复的谈「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么?具体包含什么?这个疑问纠缠了我很久,到现在也是一知半解,按照我现在的理解,人性包含两个方面:
期望自己能做到:仁、义、礼、智、信
期望别人能做到:贪、嗔、痴、慢、疑
期望自己能做到的这些,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就一直在讲这些东西,哪怕是再不学习,经过长年累月的灌输,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理解。
而对于期望别人能做到的,基本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这五个字中,除了贪之外,其他四个字对于很多人对于很多人来讲都很陌生,甚至第一次见到。
目前从我理解的层面,更多是对「贪」的理解:
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比如:
- 看到漂亮的姑娘,虽然不认识,但会多看几眼;
听说商场打折,会遏制不住自己一定要去商场看看,哪怕现在是晚上9点;
饿了么给我发了个5.8元的大红包,中午就订饭吧;
群里有人发红包,虽然知道是1分钱,但仍然想点开;
本来想去商场买1件T恤,但发现商场满三件85折,回家后发现买了6件衣服;
……
而日常在做某些产品功能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点,比如某项业务流程太长,要不要重新设计下流程,让流程更短,让用户少操作;又要过节了,搞点促销活动发一波优惠券出去吧,能提升销售额;邀请好友注册,能获得一些特权等等。
每次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对需求的描述和愿景能指向让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更依赖的时候,这些需求很容易得到认同,否则或多或少总会有人站出来进行挑战,认为怎么怎么做会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更依赖……
—————-
之所以我会这么思考「人性」这个问题,是我发现很多大佬除了英语讲的都比较好之外,还有一个不算共同点的共同点:信佛。在微信公众号里的一些媒体记者写的关于佛学方面的文章,比其他类文章更受欢迎。虽然看不懂也不是非常愿意看,带着好奇心硬着头皮尝试读过一些后。
有可能,佛学不等同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事情本身,反复的再讲这件事儿的发生所产生的意义,很少讲到人的心理动态。而佛学,对这方面的解读或许会更多一点。
我没有读过佛学相关的文章,所以关于佛学的内容都是我的猜测,有可能全部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