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恶意》读后感

读完了《恶意》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总是觉得故事深度不够,流于形式,情节的吸引性也不够,读起来不太尽兴。

小说不断地从男主的「我」和刑警的「我」来描述事件,这种形式很特别,非常像凑佳苗的《告白》,从不同人物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写。

第一章男主的日记,描述了男主和死者的关系,死者突然被杀。

第二章刑警的日记,这一章很短,才六页纸,主要从刑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案件。

第三章男主的日记,记录刑警发现的一些细节,推断出男主是凶手,男主也承认自己是凶手,但是死活不说出作案动机。这一章结束才80多页,也就是说凶杀案发生后很快就确认了凶手。

第四章刑警的日记,主要想探明男主的作案动机,仔细推敲整个案件的细节,通过细致观察层层推理,寻找到了相关的「证据」,从而确认了男主的作案动机。

第五章男主的日记,承认了刑警的推理过程的正确性,也从自己的口中说出了更详细的做案过程。如果这部小说从这里结束,也可以说比较正常和完整,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第六章刑警的日记,他觉得案件中有些细节对不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关键是看到了男主手上的茧子。

第七章刑警的采访日记,采访了男主和被害人上学时候的人,从而得出了关于男主和被害人为人的相关论述,这里也可以看作是收集证据。

第八章刑警的日记,主要描述了刑警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遇到校园霸凌的处理过程,这一章也很短,才八页。

第九章刑警的日记,是最后一章,他从第七章的采访和自己的推理得出,前面的结论是男主设置的圈套。男主设置好圈套和「证据」,为的是让警察找到线索和凶手,并没有自己说出来,而是让警察找出来,这就是男主的过人之处。最后一章刑警又从细节出发,发现了男主的圈套,从而解除了谜团,确认了男主真正的作案动机。这一章可以说是一个反转。

这部小说其实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说的是男主上学的时候受到了霸凌,不敢去上学,被害人帮助了他去上学。被害人紧接着也受到了霸凌,男主却没有挺身而出,反而助纣为虐。成年以后,被害人当上了畅销书作家,男主很羡慕心态不平衡。被害人写了一部小说,记录小的时候受到霸凌的故事,在写小说的时候收集到了男主做坏事的证据。男主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又不想让自己以前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公布于世,于是计划杀掉被害人。但是他又不想简单地杀掉,而是设了一个圈套,为了表明被害人要挟他代笔,想让世人同情他,从而才有了这整个故事。

男主设计的这个圈套确实很巧妙,提前一年布局,潜入被害人家中偷拍录像带,偷被害人老婆的照片和衣服,手抄至少几十万字的几部小说,从而设置成杀害被害人不成反被要挟代笔写书的圈套。

我在看的时候在想,近期做的录像带和抄写的字和七年前肯定是不一祥的,警方只要鉴定下就能发现差别了,再怎么伪装时间是无法伪装的。到最后,被害人老婆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也没有交待。

这部小说和东野圭吾巅峰时的小说还是有差距的。

本文收录于{静风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