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出租
立即入驻
欢迎入驻!

关于教育的七个问题及回答

杂谈2年前 (2023)发布 小萝卜头
706 1 0

写于周五(3月31日)下午,是每月一次的全体会议和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列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回答,可以现场纸笔,也可以电子文本发往校长邮箱。我在键盘上敲了18年博客,已经不太习惯用纸笔长篇答题。

第一个问题:我究竟在做什么?

我答:我正行走在“学者之路”上。这个“学者”不是通常意义上掌握有大量或专门知识的人,也不是所谓的“终身学习者”的泛学习,而是学习如何成为和成就者;学习如何成为“老师”而不是老师;学习如何成为自己,成就他人。“老师”不是老师。前者是一种状态,而后者是一个职业。“老师”的状态,是《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师”,是《普门品》中随其意而示现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固定的个体。

第二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我答:在我看来,教育和医学很像,都是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这个“什么都不确定”的是其结果,我们大概知道只要这棵果树的根部还在土里,还活着,对其进行必要和必须的管理、帮助,就会挂果,但挂多少、多大、多甜,都是不确定,这是有基础和根本原则可循,即是教育的大纲,也是边界和底线;什么都有可能,这个是教育的艺术,如同春风吹过,催开各种花,如因缘际会发生某种变化,产生预料之外、甚至无法预料的结果,这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欣然。

第三个问题: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怎么做,你现在的工作中哪些是、那些不是、怎么评估?

我答:“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这个命题超过了我的认知,我先需要界定什么是“人”,然后探索和分析什么样的目的才是“以人为目的”的目的,最后,“教育”是什么?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教育”的认知和重新分类,分类什么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什么不是,我目前没有能力简单用几句话作出这样的判断。但我认为,世界每秒都在变化,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教育不只是要向外寻找,也要向内探索。寻找世界变化的规律,探索内在的成长,最终要学习的不是变化的东西,而是要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阿基米德来到现在,如果他不上补习班补上大量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理科知识,他完全不能与一个高中生就理科问题展开对话,因为认知不对等。而如果老子、孔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来到现在,我们讨论的,仍旧是那些话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什么?认知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我们会失败吗,如何防止或避免失败?

我答: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不论是是成吉思汗还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失败是必然,就如同“成功”是偶然。失败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一种“错误”的存在,这即是它的“成功”。

第五个问题:学校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我答:制定并严格执行,基于普世道德水平的边界。如果一位学生来到这里,不论有没有学到“知识”,最终她或他没有成为一位具有普世道德、具备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行为个体,我认为这就是这所“学校”这个机构的失败。

第六个问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天赋是什么,你擅长什么,你觉得自己适合做教师/适合现在的岗位吗?

我答: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认清自己。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第七个问题:你如何描述一名称职的教师?

我答:在这条路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师或学生。因为教师并不是一个人或某一人类群体,并不是全知全能者,有时老师是学生,有时学生也是老师,而“教师”这一状态要做的底线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者。

第八个问题:你认为作为教师该如何成长,你的建议。

我答:保持阅读、思考和写作,就如同呼吸、消化和排泄,一样重要。

收录于{尺宅杂记} 原文链接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1 条评论

  • 吴蛋蛋
    吴蛋蛋 游客

    文章采集聚合还是有感摘录啊

    中国福建福州市鼓楼区 中国电信公众宽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