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噪音:人类判断的缺陷》书记

书评1年前 (2023)更新 小萝卜头
418 0 0
读《噪音:人类判断的缺陷》书记

这本书的作家是以色列作家丹尼尔·卡尼曼,其最有名的作品是《思考,快与慢》,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这本书肯定读过或者被推荐过。但从我的观察,貌似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这本书的评价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思考,快与慢》太过于学术性(毕竟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篇幅很长读起来比较累;另一方面,纯粹性的思考和结合现实的思考,总是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抱着「让子弹再飞一会」的态度在旁冷静观察,很有可能在等待的过程中就完全错失了机会。(批判下互联网哪些大V名人推荐书单的不靠谱性)。

回到这本《噪音:人类判断的缺陷》,这本书和《思考,快与慢》有同样的毛病,读起来很痛苦,篇幅依然很长,不过书中有个观点,倒是很值得慢思考一段时间: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书中开篇就提到了这句话,我快速的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完全可以用这一句话浓缩完整本书的内容。

噪音是什么:影响我们做出判断的一些条件、因素、破碎的片段、别人的只言片语、自己的主观判断、错误的客观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噪音。从第一性原则(回归事物的本质)来讲,人的大脑从来就不是个勤劳的器官,虽然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大脑做出判断,但每当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大脑总是会优先释放一个最省事儿、路径最短、最简单的判断——那就是放弃、不做、逃避,其次才是让别人帮忙、还是自己亲力亲为等等。当我们放弃了大脑给出的那个选择后,才会逐步思考要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从什么地方做起、怎么做是对的、预期是什么等等。

噪音影响我们的判断,噪音有可能会指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但主观的说噪音并不全是坏事儿,噪音让我们知道了人的多样性、事物的多变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吸纳够足够多的噪音后,然后能从中选择出有效的噪音——比如从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教育的认知、看到的事实、自我的提升等等,逐步丰富完善自己对噪音的判断,最终形成了自我的认识。

噪音无法逃避,只是别陷入噪音的熵增陷阱即可。

收录于{huiris博客} 原文链接原文链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