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拜集》的原作者是波斯的奥玛珈音(1048―1131)。那时是中国北宋庆历八年到南宋绍兴元年间,是伊斯兰文化的全盛时期。珈音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在三次方程式和历法领域成就杰出,创作了一千多首“鲁拜”,即波斯的四行诗,19世纪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809—1883)将其中百余首译为英语,结集为《鲁拜集》。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又译费氏结楼,英国作家、诗人,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由于家族富有,一生过着隐居的乡绅生活,以翻译《鲁拜集》而闻名于世。
今天读完的这本《鲁拜集》,即为19世纪英国文学家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的英译本,20世纪物理学家、诗人黄克孙的七言绝句汉译本,并收录插画家埃德蒙·杜赖克、罗伯特·斯图尔特·谢里夫斯的高清精美彩插共26幅;装帧采用硬面精装烫金,书口3面刷金工艺,译林出版社2020年11月1版1印。总阅读量1325本。
译者黄克孙(1928—2016)生于广西南宁。195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学位。物理著作除学术论文外,有《统计力学》及《量子场论》等英文专著多种。人文方面著作有《易经》英译本、《鲁拜集》中译本及诗集《沧江集》。一位物理学家将一位八百多年前波斯数学家的诗从英文译成中文,并且还以辞藻优美、意境灵动获得了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锺书“黄先生译诗雅贴比美FitzGerald原译。FitzGerald书札中论译事屡云“宁为活麻雀,不做死鹰”(better a live sparrow than a dead eagle),况活鹰乎?”的称赞。
“当代再无大师”,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实。这一是因为当代启蒙教育的缺失,另一个原因是民国人他们的文化底蕴是富有厚实的,他们背靠中国文化,天然富有,既站在传统文化的肩膀上,又能接触西方文明,因此“中西汇通”。当然,民国从教者的人格独立性和学术独立性,也都比当代人踏实得多。而我们当代人在精神气质、文化上是穷困的,我们是从零起步,是“穷人教育”。从“富人教育”到“穷人教育”,其中有历史的进步,但教育变得“粗浅”、民粹、意识形态化,教育本身发生了变异。现在的文盲肯定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何为“有文化”,何为“读过书”,这在东西方都是有讲究的。我们常说“知书达理”,读过书的人应该是讲道理的。我们现在都不是文盲了,但很多人也都不懂礼节、不讲道理、不知廉耻、更无法无天了。所以要两方面看待问题,今天的教育带来的问题比以前更多。(《余世存:“当代再无大师”是很悲哀的现实》)还好我有阅读可以抵御这一眼望穿但又深不见底,荒诞又无奈的现实。
黄克孙的译文有多好?试举几例摘抄于下:
With them the Seed of Wisdom did I sow,
And with mine own hand wrought to make it grow
And this was all the Harvest that I reap’d——
“I came like Water,and like Wind I go.”
辜负高人细解蒙,
希夷妙道未能通,
此心本似无根草,
来是行云去是风。
What! from his helpless Creature be repaid
Pure Gold for what he lent him dross-allay’d—
Sue for a Debt he never did contract,
And cannot answer—Oh the sorry trade!
天赐人间自在身,
形骸放浪是元真。
此生哪有他生债,
未向苍天借一文。
Said one among them—“Surely not in vain
My substance of the common Earth was ta’en
And to this Figure moulded,to be broke,
Or trampled back to shapeless Earth again.”
弯弯壶嘴似峨眉,
手做泥壶为阿谁。
随手捏成随手碎,
到头还是一堆泥。
我认为“到头还是一堆泥”句最后三个字,调整一下顺序为“到头还是泥一堆”更佳。
终于在第1325本的《鲁拜集》这里,我的阅读勉勉强强算是把基础打底应该读的书多多少少读了一点,完成了初阶。明天继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末了,在书名页写“拜读再三,摩挲不已,人世俯仰已千年。2023.5.2”。“人世俯仰已千年”出自辛弃疾《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中“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