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书记

书评3个月前发布 小萝卜头
14 0 0

隋唐服色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规定官员服色为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自此以后唐代官员常服的服色基本都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这里的品级指的是散官品级,隋唐时官员常服均以散官的品级为准。因此白居易虽然身为从五品下的江州司马(职事官),但并不能穿绯衫,而是依散官将仕郎的从九品下的官品穿青衫,所以才说“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隋炀帝定服制,庶人服白,屠商服皂。所以百姓应举叫“白衣举人”,剥夺官职又允许继续效劳的叫“白衣从事”或“白衣从征”。隋及唐初,一般官员还可以着黄袍衫。当时令式规定,百官上朝时都可以服黄。到唐高宗上元年间(674—676),洛阳县尉因穿黄服夜行为人殴打,所以特下诏令“朝参行列,一切不得着黄。”自此以后,官吏中穿黄衫的只有三种人:一种是流外官以及无品的参选者,所以又“黄衣选人”的说法;第二种是宫内的低品宦官,即所谓“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第三种是里正等各种胥吏。唐文宗太和六年(832)王涯的条奏中引《礼部式》,说奴及部曲通服黄、白、皂,客女通服青、碧,所以称婢女为“青衣”。

刺青

刺青又叫点青,至今也是被认为是一种不良行为,但它确又是隋唐特别是唐末五代很流行的妆饰。据《酉阳杂俎》、《清异录》等书记载,唐末京城长安的恶少们都剃秃头,在身上刺字。例如有个叫张干的,在左胳膊上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刺“死不怕阎罗王”。除字外,还有人在身上刺山、亭院、池树、草木、鸟兽等图案。荆州有个人,从脖子以下刺了白居易的诗三十余首,还配有画,时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

茶与酒

隋及唐初,北方饮茶的人还不多,但到唐玄宗开元以后,,由于僧人坐禅的需要,饮茶逐渐普及。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茶……男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在饮茶普及的基础上,唐德宗时(780—805)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即陆羽的《茶经》。根据《茶经》记载,当时人工栽培的茶树已经遍及今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这一时期的饮茶方法主要是“痷茶”和“煎茶”。“痷茶”是将茶末放在瓶缶中用开水冲灌后饮用;“煎茶”是将茶末投入沸水中,并加入适量食盐调味然后分而饮之。

晚唐五代,“煎茶”流行的同时出现了“点茶”。点茶是将茶末在茶盏中调膏,然后注入沸水。注入沸水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注”的速度和落点。

真正嗜茶并作为一种澄心静虑、畅心怡情的艺术来欣赏的,还是僧人和文人。元稹在《茶》一诗中说茶“慕诗客,爱僧家”。除元稹外,为我们留下与饮茶有关诗歌的还有不少,如刘禹锡、李白、柳宗元、钱起、韦应物、白居易、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人。

唐懿宗也喜好喝茶。在他赐给同昌公主的各种酒食中,就有号为“绿花”、“紫英”的名茶。《云仙杂记》记志崇和尚将茶分为三等,最好的“紫茸香”用于供佛,次等的“惊雷荚”用于待客,自己则喝最差的“萱草带”。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倒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时的酒,除了传统的黄酒和果酒(如葡萄酒),还从波斯引进了一些外国酒。这时的黄酒有清浊之分,大多带有酒糟,临饮时要压榨或过滤,所以李白有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有的黄酒颜色发红,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将进酒》),形容的就是当时好酒的颜色。

收录于{尺宅杂记} 原文链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