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说话?“说话”就是讲故事,相当于现代的说书。讲历史故事叫讲古话,把小故事叫作小话。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把逗乐的故事叫笑话。
唐代曾有说话的杂戏艺术,并且有多样的形式和大量的作品。说话这种艺术,在宋代得到发达,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宋时,不但农业取得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更是发展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高度,城市经济更加繁荣。特别是在大城市里,聚集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小业主等,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城市居民除了物质生活,相应地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这就使话本内容更加丰富。
说话人自己本身是市民,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市民,所以在所写和所讲作品中的人物也多是市民。这些人从前都是文学作品中没有什么地位的“小人物”,在话本里却成了主人公,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新现象。因此可以说,从宋元话本开始,出现了真正的市民文学。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话本经过整理出版,就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而出现,从此以后,就产生了所谓通俗小说。宋元以前,中国文学史上主要的作品是诗歌,主要的作家也就是诗人。而宋元以后,小说和戏剧逐渐取得了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
话本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大事。说话人总结了历代说唱文学的成果,确立了一种以说白为主的话本,就开辟了白话小说的新道路。中国小说的发展,宋元话本起了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
程毅中《宋元话本》,中华书局“知识丛书”之一种,1964年1版1印,繁体横排,7.2万字,148页,定价0.4元。这本书诞生正好一甲子,纸张已经发黄变脆,再不读就没了。书名页右上角有一枚“外文出版社图书馆存第一编辑组专用第1370号1964年9月18日”朱文印章,不记得从哪里淘来的。大概率是也闲书局。豆瓣创办20年来,我是标注“读过”这本书的第5人,我给了四星评价,但因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豆瓣评分。
60年前的0.4元购买力如何?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1964年中国人均GDP为208元,简单粗暴理解就是0.4元是普通人月收入的2.3%,考虑到60年前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当时来说,买这本书完全可以说是奢侈品了,但10900册的印数对现在绝大多数新书首印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出版的书,种类越来越多,印得越来越少。